Skip to content

36# 寒热虚实辨感冒

这两周是感冒实践周。

一、感冒的寒热

一般都知道感冒要辨寒热,要留心尽量别吃错药。

左边正柴胡饮、感冒清热颗粒治风寒感冒,右边银翘解毒和连花清瘟治风热感冒。

风寒、风热的典型表现:

  • 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紧。
  • 风热:恶寒轻而短暂、发热重,咽痛,头痛,初始无汗,而后有汗而汗出不畅,口渴;苔黄,脉浮

以上症状背后的原因:

  • 恶寒:体表卫阳受风寒所遏,温煦能力弱。
  • 发热:体表正气和邪气正在做斗争,发热程度可反映出斗争的激烈程度。
  • 无汗、汗出不畅、有汗:卫阳的司开合功能发生障碍,腠理闭塞,则无汗或有汗不畅;如卫阳之气散失不固,致营阴外泄,则有汗。
  • 头痛身痛、脉紧:营阴郁滞,经脉收引凝滞,不通则痛。
  • 口渴:温邪耗伤津液。

二、关于营卫

这里面的卫阳、营阴有些抽象,令人费解。卫气、营气跟上次[#35一碗升陷汤](https://anzai.link/newsletters/20231207L35)里提升的宗气都是同源的,来自于脾胃生化出来的水谷精微。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荣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灵枢》五味篇

水谷精微先别出行荣卫之道,剩余积聚在胸口那部分就是宗气。“荣”字对应的是营,也叫营气,“卫”对应的是卫气。

营卫这两个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军营,他们对身体来说就好像军人一样:

卫气像是戍守边防的卫士,其性“慓疾滑利”,作用有三:①护卫身体,②温煦体表,③司开合;

营的本意是“围绕”,也有“军营、营垒”,“经营、照料”的意思,在身体里营气负责后勤,“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作用于血脉中的营养运输。

卫守外,为阳,营护内,为阴。身体好的时候,营卫相和,各司其职。

三、风寒、风热感冒

先说风寒,风寒可以看作是寒邪入侵。

想象这样的场景:

寒邪入侵之时,卫士们的第一反应是关城门,让敌人进不来,副作用是自己出城门也不方便了,所以会有无汗或汗出不畅的表现。

如果邪太过,或者卫士太弱招架不住之时,城门破溃,本来应该好好运行在脉道里的津液就泄漏了,这是伤寒但有汗的情况,这种汗称作病汗,对应的是桂枝汤证。

应对上述两种情况的基础方剂是麻黄汤、桂枝汤,两者喝完药都需要配碗热粥,还需注意温覆,以辅助发汗。这时候发的汗叫做药汗,最好达到这样的效果↓

药汗和病汗在感受上的不同之处:

  • 病汗 - 有凉意,粘滞不舒,局部有汗
  • 药汗 - 有温意,舒爽不粘滞,遍身有汗

所以如果遇到风寒感冒,出个汗感觉会好很多。

发汗是解表的手段之一,对应八法中的汗法。发汗不是目的,而是开泄腠理、通血脉、调营卫、祛邪外出,外散的手段。

外散,是祛邪外出的第一个手段。

那些没来得及外散的病邪,打入身体内部,将会入里化热,兴风作浪,展开新的剧情。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采用第二个手段:內清

可以看到主打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里也包含有辛凉的薄荷、柴胡,以及清热泻火解毒功效的芦根和苦地丁,这些药可以作用于打入内部的敌邪。

所以,药效除了“疏散风寒”本身,还附加了“解表清热”的作用——

如果邪的力量太强,內清的手段还不足够,还有第三个手段:下利。这个办法在书中的解表剂里好像没有体现,但是治风热感冒的连花清瘟配方里确实有一味泻下攻下的大黄。

风热/温病邪和风寒病邪是不同的,邓中甲老师课上讲,风温病邪区别于风寒病毒的特征有:

  1. 风热表证发病急,传变快
  2. 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早期热毒表现:咽喉肿痛
  3. 易从口鼻入,产生肺系症状:咳、渴(伤津)、咽痛;(伤寒易从皮毛入,传染性弱)
  4. 易伤津耗气。
  5. 多挟秽浊之气,导致:①易传染,②易产生湿浊痰浊与热证,轻则心烦躁扰,重则窍闭神昏。

另外,因为温邪本身偏热属阳,身体卫气也属阳,二阳相博因此热象更加显著。所以风温发热重。

特别地,风热感冒本身会有汗,治疗的办法里也没有特别去发汗。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桑菊饮,君药为具备轻宣特质的花叶,或许风热病邪就是通过这种轻宣来达到发散效果的吧。

那风寒/风热,跟普通感冒/流感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以下分别摘录了用于诊断普通感冒和流感的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的诊断:急性发作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畏寒、发热、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综合征,且鼻塞和流涕症状突出,建议考虑感冒诊断。

来源:《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23)》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 :①发热,体温≥ 37.8 ℃ ;②新发呼吸 系统症状或加重,包括但不限于咳嗽、喉咙痛、鼻塞或流鼻涕等;③新发全身症状或加重,包括但不限于肌痛、头痛、出汗、发冷或疲劳乏力等。

来源:《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 (2022 版)》

普通感冒畏寒但未必出汗;流感发热突出,可能有咽痛,出汗等现象。 看起来,风寒倾向于普通感冒,风温倾向于流感

再牵强附会一下:会导致大面积快速传播的“疫”和“风”,都有wen,是不是很巧?

四、对症下药

《方剂学》中解表剂章节共有三十八个方子,包括主方和附方。我整理了一张超级大表,方便查看和对症用药。

放大一点看是这样的↓

前两列是每个方剂对应的症状特点、证名、功效。注意第三列红字部分,是使用禁忌。

接着右侧列出了相关症状,症状产生的原因在上方标注了小字。飘黄的部分是用这个药应该具备的典型症状,方便对号入座。附方的主要症状需参考对应的主方的飘黄部分。

最后几列是舌、苔、脉象特征,以及药物组成,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主方和附方的用药变化↓

图片看不清,这里有可随意放大的pdf文档,地址:
https://share.weiyun.com/LWcdLuWU

《方剂学》其他章节的内容我整理好后也会陆续放在这个目录。如果发现有错漏的还请留言,以便改正。

为什么风温和伤寒区区两种邪,竟化生出了那么多的方子呢?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环境不一样,病势发展不一样,因此病邪的走位和表现也不一样。

比如,

麻黄汤,是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外感风寒的基础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紧),这里,表实的特征是卫阳把城门结结实实地关闭了,身体表现为无汗。

桂枝汤,是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外感风寒表现和麻黄汤一样,但有“表虚”的特征,也就有的城门受不住了了,虚空了,身体表现为有汗。

九味羌活汤,不仅来了风寒邪气湿邪也来凑热闹。另外,内有蕴热,也不知道是外邪入侵导致的还是身体本来就有的,总之内忧外患比较热闹。

以上三个都是主方,他们还衍生出了一些附方,比如麻黄汤有5个附方。

如果患者平素身体就湿重,风寒一来,就可能朝着风寒夹湿痹的方向走,很可能会符合麻黄加术汤的特征。

同样,如果平素身体痰多,咳喘有白痰,比较符合华盖散。痰不多的咳喘轻症,可用三拗汤。

如果表实轻(表寒身疼症状轻),但有日哺所剧(下午3-5点比较厉害)的发热,对应的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只需要微微解表,着重在祛风除湿上。

大青龙汤发汗力强,还有清里热的作用,适用于表实重、且里有郁热,烦躁不得眠的情况。

学的时候嫌多,真的到要用的时候就不嫌多了,恨不得能找到一个完全跟自己对症的方。

如果自己或家人感冒了,不方便看医生,就可以查一查这个表,找找方向。有些方剂有中成药,对症的话买起来也很方便。

这个表里可以看到,解表剂分成了三大类:

  • 用于风寒的辛温解表
  • 用于风温/热的辛凉解表
  • 为体虚之人贴心准备的扶正解表

五、扶正解表

平时我们的视线都被风寒和风热占据了,很少关注扶正解表。

当患者平素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需结合补益法,以扶正祛邪。

《方剂学》,邓中甲

在这两周的感冒实践中,确实用到了扶正解表,还真的管用。

家里四口人,有三个感冒的。两个人都好得差不多了,还有一个人还在一直咳,咳得厉害。

话说,看《方剂学》的方解会产生类似于看广告的种草效应,解表剂里我最想试的就是止嗽散。正好有人咳嗽不止,机会啊!

但是,通过一番比较,还是觉得扶正解表里的参苏饮更合适。因为此人平素运动很少,应该是个虚人,目前症状是咳嗽痰白,鼻塞,虽然不会摸脉,但可以跟平时比较,现在的脉是比平时弱的。于是吃了中成药参苏丸,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第二天确实有明显好转,一盒六袋吃下去,基本上好得差不多了。

六、感冒初起与善后

四口人中暂且还没有感冒的那位,中间也出现过两次喉咙痛的情况,及时喝了银翘清热颗粒,不知道是身体好还是药起了作用,总之两次都幸运地恢复了正常。

总结来说,

感冒初起时:

  • 风寒感冒初起(畏寒,苔薄白):用感冒清热颗粒;
  • 风热感冒初起(喉咙痛,苔薄白或薄黄):用银翘解毒颗粒。

注:颗粒比丸剂成功率高,尽量用颗粒不用丸剂。这是验证过的。

感冒结束后:

可考虑

  •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 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 治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但注意:外邪未解时不宜使用。

另外,

解表剂作用也不局限在外感寒热。比如,疮疡初起时也可以尝试。我曾经侥幸成功过一次:靠近咽部位置出现一个溃疡苗子,根据经验,已经做好了承受一个星期痛苦的心理建设。不过那会儿正好在看本草,于是翻了翻家里的存药,发现银翘解毒丸里有荆芥、牛蒡子、连翘这类的疮家圣药,旋即吃了半袋,转天竟好了,另外半袋都还没来得及吃,浪费。。。当然也没脾气

愿大家冬至安康,尽量别用到以上的内容,

下期,大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