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39# 时间的密度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尽管“小时候的一天”和“长大后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实际感觉却有很大差别:现在的24小时缩水了!

儿时,小学的一个学期感觉非常之漫长,只要一开学,放假就遥遥无期。。。从初中开始,日子开始慢慢加速:高中比初中快,大学比高中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考试、放假、回家的日子。起初以为大学的四年会很漫长,其实毕业的那一天远比想象中来得要早。

当我35岁有机会做老师、再一次体验学期的概念时,发现:起初,时间特别漫长,后面,随着自己慢慢进入角色,时间又开始悄然加速。最终竟感觉一个学期过得紧紧巴巴,根本无需“盼”着放假,因为假期会自动逼近。

按照这个体验,人生在逐渐加速运行。一个寿数为80岁的人,40岁并非真正的中点,半程或许在35岁,甚至还要往前。

这就像一根密度不均匀的棍子,人生往往前重、后轻。如果想用一个支点托起这根棍子,那支点可能需要向前移——

棍子的长度对应着人一生的寿数。棍子的重心才是人生过半的真正中点。

对于一个生命体,或许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感觉更真实的了——自己感觉到的时间才是自己真实的生命长度。

过去的时间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每个当下的“时间的密度”来拓展未来的生命长度。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年末突然发现这个癸卯年的下半年让感觉上至少有以往的一年那么长。甚是反常!

仔细想想,下半年的经历较以往更为“致密”,主要因为发生了一串不寻常的事情,最主要的三件事多发生在下半年:

我的时间被这些事情给抻长了。

总结来说,有一个让时间变得致密(或者说让人感受到的时间溜得慢一些)的关键因素——当下时刻,人所接收/处理的信息量!

信息量越大,时间越致密,体感时间越长。

小时候为什么感觉时间过得慢呢?因为孩提时期的我们向世界的敞开度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量都很大,因此时间会非常致密。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对世间万事逐渐习以为常。一方面,虽然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但因为长期接受相同的刺激,我们的感官不再敏感,对熟悉的事物开始视而不见,因此能接受到的信息就慢慢变少;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各项生活技能日渐纯熟,比如,走路和开车,大脑里逐渐形成硬通路,需要我们即时处理的信息少了。在二者作用下,我们的生活慢慢变得平常,生命变得稀松,时间溜得越来越快。

有一个特别的情况:在心流状态,我们也会觉得时间变快,可能是因为我们排除了杂念,一心专注于当下的一个点的缘故。当充实的一天结束时,又会感到这是长长的一天,时间其实是致密的。

日常生活中,有两个让时间变得致密,让体感生命得以延长的方法 ——

一、旅行。

越是艰苦、陌生的地方,越能激活感官、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量增大,时间自然就变得致密起来。

二、学习新知。

遨游知识的海洋,信息量管够。

但有人会想,真的是这样吗?小学的课程那么简单,六年就学那么一点内容,为什么孩童时期的一学期会那么漫长呢?这个问题我有答案:我们认为“简单”,只是因为训练有素,已经建立起了硬通路。我们都觉得乘法很简单,那么,我们换个进制,比如,七进制的5×3等于几?12×5等于几?如果没算错的话,答案应该是21和63。乘法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吧?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熟悉的知识对他们还是新知,学习新知总是困难的,孩子们面对的挑战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呢!

​跟孩子们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新知继续保持致密的体验,不过,就是要付出些努力。

以上只是一些遐(瞎)想。

特别地,

在《看见生命》一书,第2章“超越时间维度”中记录了几个时间减速甚至停滞的案例:当一个人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时,时间可能会变得异常致密——危机来临时,人的感知变得敏锐、思维变快变清晰,能够感知和处理的信息量都大大增强。当事者反而有充裕的时间处理那一时刻纷繁复杂的信息。这在《死后重生-新视角》死里逃生这篇文章中,作者也有类似的经历自述。


年末,分享两个坑,

  • 关于小院儿:经过一年断断续续的寻觅,终于,在怀柔经过中介找到了中意的小院。找小院儿的操作思路可参考:22#,事后证明,当时那个怦然心动的小院其实是一个超级大坑,要找小院的朋友务必注意:一定一定一定要和村民房主直接签约。如果不是,请务必务必务必冷静克制,摸清情况后再行动!
  • 关于中医:看方剂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对症入座,种草一些药方,心痒痒地想要以身试药。但还请务必克制,开方还是要找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或者征询医生建议,包括之前分享的升陷汤,万万不要自己乱试!

预祝大家龙年吉祥!下期,雨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