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 是什么促使我开始做生活记录

最开始,是因为院子里那棵杏子树。

院子里的杏子树

它起初是无意间扔在地里的一颗杏核,就这么自顾自地生长,从长叶、开花到结果,如今是第五年。

我最近每天都会在院子里晨练,大约15分钟,正好对着这棵杏子树。

六月初的一天,就这短短的15分钟,发生了一次杏子掉落事件,第二天,同样地,又掉了一个!

从这个掉落的频率上看,大概率杏子进入成熟期了。今年是它第一次结这么多的果子,妥妥的大丰收。

嘿,这棵杏树就这样不疾不徐地生长,如期自然收获,人如果也能像杏子一样,安心生长,自然收获,那该多好啊!

杏子掉落的时候,穿过树叶发出扑簌簌的声音,“杏子扑簌簌”,这五个字闪着光似的浮现在我眼前。这个ID很不错,于是回屋上若干平台注册了它。就这样,为自己埋了颗“小种子”。

这是第一件事。


在寻觅笔记工具的过程中,顺便,或几乎是必然会发现《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

卡片笔记写作法

感觉这是一本被名字耽误的好书,对我来说,它不仅讲述了一种写作方法,更仿佛在讲述该如何去经营人生。

里面有很多想法与我的过往认知合拍,其中有一个观点对现在的我很重要:尽管放手随着你的兴趣去探寻,只要把探寻过程中的经验沉淀下来,并耐心地进行组织关联,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久而久之,对你真正重要、有价值的东西会自然会一一浮现。

这,不是和杏子的自然生长过程一样吗?其实院子里还有一棵桃树,是专门种的,比杏树年长,目前结果状况还有点勉强;另外还有几颗樱桃树,平时很用心地照料,但仍然状况频发。

我们习以为常的路径是先预设目标,再去奋力达成,如桃树和樱桃树。
而这里的思路是:你无需预设目标,只需安心走走自己的路,目标/成果将会自然浮现,就像这棵杏子树。

作为一个年过四十,兴趣爱好广泛且无一深入的待结果人士,对灵魂三问中“我要去向何方”还感到非常地迷茫且好奇,像这种不用找方向、并且看起来是那么当下的方法,确实让人大大地释怀

这是第二件事。


六月中下旬,大儿原来所在华德福学校的小伙伴们开始了八年级的毕业项目展示。对此我们也很兴奋,借着这个机会回去跟小伙伴们会面。

一路,是我俩平日难得的独处时光,我们聊啊聊啊,快到学校时突然想起做毕业项目的孩子们,每个孩子的演讲都特别精彩。只是,从前一日孩子们的展示里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的项目是自然长出来的,有些孩子的项目在选题的环节颇费了些周折。

突然我联想到之前看的这本书,于是匆匆跟娃分享了关于这本书,上述发现和感受;还有因此而来的释放——好像可以不为孩子们和我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惑和焦虑了;外加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是多希望能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就看到这本书啊

不过诚实地说,即便当时有机会看到,也未必能引起此刻的共鸣,不得不承认,一个人从外界能接收到的东西是与过往的生命经历息息相关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继续之前的话题,大儿问我,妈妈你还记得你有一本纪念册吗?上面有很多同学的留言,你也给自己留了言,还留了两条呢。

他跟我描述了那本纪念册的样子,那是我的小学纪念册,同学的留言我记得很清楚,但是我也写过?很疑惑。

回家翻开看看,还真是:第一条留言写在大三暑假,满篇的奋发进取,满溢的是诸如考研考博、报效祖国这样的豪情壮志;第二条留言写在大四毕业的那个暑假,不过,气势忽地消散了,从“倒是考上了研究生。。。”到“希望我和妈妈身体健康”,一下务实了许多。

另外,在“向往的职业”一栏,过去众多的理想变成了“自由职业”。有趣的是,从笔迹还可以看出,大四姐姐不仅在末尾注了日期(02/7),还贴心地替前一页的豪气大三小妹补注了日期。

现在的我也不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导致大四姐姐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如今(22/7),整整时隔20年。上个周末,我在后面写下了第三篇留言,今后打算隔十年写一篇。
看着后面的空白页,很好奇将来,它们又会承载怎样的故事呢?

这是第三件事。


时光无法逆转,我不可能改变“二十年前的我”,不过“今天的我”是可以为“十年后的我”做点什么的。 至少,现在就应该来尝试这个卡片(Zettelkasten)工作系统吧:

  1. 捕捉:在生活中捕捉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2. 梳理:理解并加工为自己的内容。
  3. 存档:将内容组织关联起来。
  4. 输出:在关联中发现关键线索,以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
  5. 分享:就像现在这样。

尽管这个过程会消耗不少的时间精力,不过,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如果不主动使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它们也会不知不觉地被其他夺人眼球的东西给带走。相对而言,把资源投注在自己身上反而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不是么?

最后的分享环节有几个好处:

  1. 促使自己以更客观的角度看自己
  2. 提供与外界交流的可能性
  3. 借压力生动力&助持续

关于分享,计划用如下两个方式:

  • 归档网站:安在-anzai.link做内容归档。选择网站做载体,因为:
    ①数据放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②灵活方便。
    网站框架目前选择的是mkdocs+nginx的方案,我想在用一段时间以后,在立秋时分的第3期分享为什么选这个方案,以及搭建笔记和使用感受。
  • Newsletter:竹白-杏子扑簌簌 可订阅的期刊信。这种方式有三个我喜欢的特点:
    ①去中心化;
    ②不打扰无关的人;
    ③有书信般的温度-收信人只需点击回复就可以很自然地与写信人建立一对一的联系。
    在内容上,每期包含一个主题,另附若干固定的小专栏(是我正在关心或希望自己多加关心的事)。发布的周期对应二十四节气,负担不会太大,同时也提醒自己回归自然天地。

下面,轮到小专栏揭幕了:)

做饭笔记

做饭是我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未来应该也是。
事实上我是从今年年初才开始真正地成为一个做饭人的,妈妈也因此卸下了为一家子兜底一日三餐的负担。

过去,做饭对我来说绝对是个负担,有时候甚至会想,人要是能充电就好了!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时常会出现到点吃不上饭的情况;现在呢,偶尔是负担,多半是享受,每顿饭我基本可以提前做好打算了。
只是有点遗憾:我的妈妈,为我操持了40年,才等到了女儿供应的一日三餐;我的孩子们,个头都比我高了,他们的父母中才有一个人成长为合格的做饭人,大体结束了三餐不定的日子。

从负担到享受,我其实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有一个导火索事件:在视频【加醋的红烧肉】陈宗明师傅教的红烧肉里,受到了陈宗明老师傅的启示。真心敬佩这些老师傅,不仅教做菜,还能教做人。
也因为这是近两年来,对我最重要的发生,所以想在下一期分享做饭相关的体悟。

不由自主地,写这个笔记时,眼前就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娃们长大后,在厨房一筹莫展的样子...
希望将来的他们,到某个时节想不出吃该什么的时候,能上这儿来觅到他们儿时的解决方案。

❓ 夏天太热不想吃饭怎么办?
💬 粥+馒头/凉面+泡菜+一个开胃的菜就可以。

❓ 馒头凉面怎么做?
💬 馒头-零失败的大白馒头,凉面-(留坑,待补充

❓ 泡菜怎么做?
💬 点->四川泡菜

❓ 开胃的菜有哪些?
💬 我们这段时间时常/有计划上桌的有:蒜泥白肉(待补充),拌(空心菜/红苋菜/茄子/皮蛋青椒/豇豆)(待补充),肉沫酸豇豆(酸豇豆可以用上面的泡菜方法来做)(待补充),煎蛋( 这能算开胃菜?我看不能,但是有个娃爱吃,也算一条思路吧)

❓ 凉面、拌菜用的辣椒油怎么做的?
💬 点->基础辣椒油

妈妈的小菜园

种菜是妈妈最钟爱的活动。一方小菜园,蕴藏着无尽的生命力。季节的变化在这里是最明显不过的了。

这些蔬菜都是这个季节收获的,有些菜长得不太好,有的菜收成不好,今年只有黄瓜是最成功的,长得又多又好!

来,我们玩个游戏:你能看出下图有多少种菜吗?
夏至-小暑的收获

关于菜园子的内容,这次准备得不够充分,对了,我们在第4期安排妈妈的小菜园及乡居生活体验吧。

一不留神就安排到了第4期,我这杏子暂时结得还可以啊😃


好了,这就是杏子扑簌簌的第1期(壬寅·小暑)的期刊信,感谢阅读!

如果觉得有趣,欢迎点击竹白-杏子扑簌簌订阅更新💓

下一期话题 《做饭这件“小事”》将于7/23大暑时节发布,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