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7# 三年又三年

一、

中考,尘埃落定。

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大娃升入之前所在的初中学校的高中部:

7/30 查到录取结果
7/31 派送录取通知 & 惊心动魄的大暴雨

8/1 回城,取到录取通知 8/5 分班考 8/6 入班级群 8/7 老师开始安排各项任务

不用说,接下来又是难忘的三年。

二、

前面三年,娃的初中上得挺不容易。

从非体制内的轻松环境来到公立体制的卷卷世界,生活节奏的变化、教学体系的切换,孩子要应对的太多,强度不亚于这些天的华北大降水。

学霸们已经打造出了一套结构相当稳定的“排水系统”,抗风雨能力强,再猛烈的“作业雨”都能哗哗排走。遇到“堵点”,从自己的“工具库”里挑个合适的工具,疏通便是。等水排干净了,再去巡视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堵点,不然,就去工具库升级打磨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咱家的娃,排水系统还有许多亟待修缮的地方,作业雨一下,处处都是积水。。。赶紧挖吧,又找不到趁手的工具,只能抓着一把小锄头奋力挥舞,顶着风雨一点点开挖。。。一边挖,一边着急排水的事,特别急的时候就顾不得挖了,拖出一条小猿搜题牌“虹吸管道”,哪里有水吸哪里,先把积水吸干了再说。。。

作业雨对学霸同学产生不了太大影响,按时睡觉,休息好了,第二天开辟疆域时精力十足,新的堵点可以得到基本解决,晚上再通过作业雨验证一下解决效果,有的放矢地去处理薄弱环节。

咱家的娃,经过一夜奋战已经相当疲惫,第二天疆域还在继续扩展,堵点越来越多,作业雨一来,昨夜剧情再次上演。。。

这样形成了一个晚睡循环:“晚睡→精力不足→听课效率低→问题越来越多→写作业慢→晚睡”

接着形成一个悲惨循环:“晚睡循环→学习是件悲惨的事→拖延→晚睡”

接下来还可能形成一个最可怕的自我否定循环:“悲惨循环→挣扎→我不行→悲惨循环”

要打破自我否定循环,只能:

  • 打破悲惨循环
  • 放弃挣扎
  • 放弃自己 - 崩塌

到了这一步,孩子靠自己是很难打破悲惨循环的。那么最后,要么放弃挣扎、自暴自弃;要么放弃自己、山体崩塌。

敲出这些字真的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在学校开家长会,老师每次都免不了强调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跟学习相比,健康是第一位的。可风眼中心的老师,也没法少布置一些作业。。。

以上的循环看来看去,最基本的还是

按时睡觉!按时睡觉!按时睡觉!

其实,关于这点我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这三年也一直为这这个目标而斗争,试过:帮娃写作业、跟老师沟通减作业、断网、禁电子设备、到点强制关灯等等等等,但都不解决根本。

最后发现管用的还是娃子亲自决心打破晚睡循环:中考前的半个月,他终于决定11点前睡觉。中考是他以往考试里成绩最好的一次。

希望娃今后能集中火力于挖堵点、修工具,朝着“挑战→快乐”这个痛并快乐的循环努力吧。

三、

关于择校。

择校的压力往往是以“就业”为最终目标层层倒推传导而来:就业→高考→初升高→小升初→幼升小

每一个节点都有一种一步错,步步错的架势,因才越来越卷。可实际却未必然。

大娃小升初的时候本着摇奖就近的原则,报了一个区里的小强和一个离家最近的普校。最终上的是离家近的普校。

尽管小升初有掐尖现象,但总体上孩子分布比较平均。在三年的观察中发现,学校的“层次”更多是由就读的孩子及其家庭氛围决定的

不同学校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来,老师群体在进步,水平不会低,而且我们所遇到的老师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二来,家长群体也在进步,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只多不少,过去校风学风不正的问题早已翻篇了。

没有一所学校不希望自己能招到“好”孩子,因为“好”孩子才是“好”学校的底气。实际上,“好”学校里也有所谓的“不成器”的孩子。

当前,对个体孩子来说,学校并非决定性因素,孩子的习惯、品格、家庭氛围等等才是关键所在。好在,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

现在孩子们面临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对于初中阶段的普娃来说,去了尖子众多的学校/班级真未必是好事

因此,小娃小升初的时候,就只本着就近这一个原则,填了唯一一个志愿——哥哥上的这所普校。因为普通,所以没人抢,不用担心录不上,这也算是一种幸运吧?班里27个娃,最终录到这个学校的一共有2个。

初升高也有生源平均化的策略,手段就是“校额到校”:把优质学校的学位,按比例分配给每一所普通学校,这样普通学校的孩子只需要在本校范围内排名靠前,就有了上优质学校的第一重保障。

大娃这次中考成绩不高,区排百分位在58.8%附近。我们考虑再三,还是倾向于进家门口这个普校。因此填志愿的时候没敢放手去填提前录取的校额到校批次。根据最后公布的数据,真不排除有被校额到校录到的可能。

再说一说初三升学的基本操作——

通常初三上学期会安排一次区范围的一模考试,那时候可热闹呢。如果一模考试成绩好,可以带着成绩条去各大高中的招生会和老师谈“生意”:一般每个学校会有不同档次的实验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签约”,协议内容大意就是学校承诺孩子录取后进到某个档次的实验班(快到碗里来)。

如果学校对孩子特别中意,对于集团校,还有一个特别优势就是可以用集团下的分数线低的普校志愿来兜底,就算考砸了,学籍去到普校,孩子本人实际还是会去上约定中的本部实验班。

正常情况下,算上后续的二模和最后的中考,一共有三次谈“生意”的机会。

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牛校,实际上普校也会谈生意,估计只要有分班的学校,就会有生意。前期没有谈生意的孩子,在高中开学前,通常还可以通过分班考搏一搏实验班的机会。

总之,在这个系统里,分数就是硬通货,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按老师的说法,经过初中的蹂躏,到了高中,孩子们的小心脏都能更加强健一些,对大娃来说,是时候迎接更大的挑战了。

俩娃再一次成了校友,进入又一个三年的新阶段。

下期,处暑见。


癸卯·立秋
🌱 anzai.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