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9# 小院之终章

升学刚告一段落,接着又得搬家——搬村里的家。

九年前,我们在海淀山后的浅山区觅得一方小院儿,开启了一段乡居生活

三年前,孩子们进城上学,我们只能在周末节假日、疫情居家期间回村。永远都说“回”村,是因为内心感觉家的根是扎在村里的。

这方小院不仅为我们遮风避雨,还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山泉和蔬果。村旁是风景绝佳且游人不多的阳台山公园,山上山下都有横向的防火道,南至大觉寺,北到凤凰岭,爬山散步怎样都行。这么看,这个小院儿从各个方面把我们的物质身体都照顾得妥妥的。

可美好的另一面是不定。我们住进来不多久,村里就开始张罗着搬迁,但几经起伏总也没成。在最近这次腾退活动即将陷入僵局的时候,731大雨成了最后那根稻草,一个月的时间,整村搬迁竟成了定局。

这场缘分说来也奇妙:这个小院建成后空置了两年,就好像特意等着我们似的。而后,我们觅见了她,她变成了我们的家。我们彼此陪伴走到了整村腾退的尽头。

那天回村收拾屋子,工作量有点大,再加上有些百感交集,临时起意多住一晚。干了一天活儿,同时也做了一天快乐的“采集者”——无花果、葡萄、番茄,房后路边的大枣,还有妈妈种的其他的瓜瓜菜菜,不但管饱,而且依然能让我们吃不完兜着走。

屋里处处都是这段生活的印迹,往日的一幕幕自动浮现在眼前。晚上,我俩坐在收拾过的阳台上,点灯、吃果、喝茶、聊天,看着山下的点点灯火,听着四周的蝉鸣,一切好像还跟从前一样,只是多了一种深深沉沉的终章氛围。

吃着枣,想起妈妈从家给我带过来的《中药大辞典》,翻到“大枣”,竟然有爸爸做的标记!看的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一共5767味药,我只发现了两处标记,两处标记,也对应着爸爸当时默默在承受的病痛吧。爸爸一定想过自学中医自救,可三十年前信息不通畅,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加上时间赶不及了,最终只能是深深的遗憾。

这段时间一直在为觅小院而奔波,身心俱疲,没能顾上学习。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从这个状态里拔出来了。

下期,秋分见,


癸卯·白露
🌱 anzai.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