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40# 回家过年

公公婆婆家在浙江靠海但不沿海的一个小村镇,这里可以看到《四千年农夫》所描绘的江南水乡场景:宽窄不一的河流串起了沿岸的村落屋舍、河边垂到水里捕螺的绳子,河面上的小筏子、清晨划着迷你橡皮筏收渔网的人,既是食物又是绿肥的苜蓿↓

河的两岸有一些延进水里的石阶,这是婆婆妈妈们的“战场”,此起彼伏的噼啪声是木槌与浸透水的湿衣服间的互搏。老妈惯用的“战场”位于山脚下的一口水井头(xujindiu)。听说,这口井原来是村里的饮用水源,过去洗衣服都会去河边。还记得金教授在《四千年农夫》里提到,当时(一百年多前)洗衣用的肥皂成分意外地增强了河中淤泥的肥效。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公婆家,老妈带我体验过河边大作战。后来因为兴建工厂,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河边洗衣服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老妈转战到水井头。为了营造无惧风雨暑热的洗衣环境,邻里们通过众筹,把水井建成了一个凉亭的模样。

现如今,环境治理工作有了成效,河边的石阶又重新恢复了人气。(下图河对岸的石阶,永远有人!)

在木槌“战场”面前,洗衣机可能会感到自惭形秽,因为木槌的威力着实惊人:我们穿回来的“干净”衣服,经过木槌的洗礼后才能叫真干净;衣服上的污渍,经过老妈敲打后还能留痕迹的,才能叫真污渍。

况且,“战场”上啥都能洗,比如,旁边衣橱里有多年前我们带回来的一床绗缝被,这床被子出现在这里的直接原因是塞不进洗衣机。或许大号洗衣机对此还有些不太服气,但这么说吧,我在战场上还见过成堆的桌椅板凳、大锅大桶等等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些无疑都在洗衣机的工作范围之外。。。

不过也不必气馁,洗衣机们在院子入口处的黄金区域依然占据了两席之地,每天早上老妈满载战利品凯旋而归,进了院门,脱水必然还得是洗衣机!

南方北方冬天的差异相当显著。在这里,饭后沿着河岸遛弯是件很惬意的事,这些天我们腿儿着把周围的村落走了一遍。村落间大块的绿色是麦田,小块些的有挂着柑橘的果树、葡萄藤蔓、菜地。无论是麦田、果园或是菜地,垄间的低洼处要么灌着水、要么曾经灌过水,总之都有青苔的痕迹。

我们这侧的河岸没有护栏,河岸是由不规则的大石头堆成的,步道到石头之间的不规则的地块则是物尽其用,变成了一畦畦市民小菜园:花和树之外的空隙,长满了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蔬菜作物,当下最显眼的要数蚕豆,现在正是蚕豆花开的季节。

我们院外的旮旯地带也没闲着,自家的小菜园从院门外一直延伸到河边,河边的护栏上拴着若干小橡胶桶,扔进河打水浇菜特别爽利。菜地边也有带管子的水泵,也可以把管子放进河里抽水浇地。

菜地对面的鸡圈在我们回来的时候有十只鸡,现在还剩七只(罪过。。。)。上菜园摘菜扒拉下来的菜叶子,还有有虾蟹成分的剩菜很受她们的欢迎,她们给我们的回馈是每天三、四个新鲜鸡蛋。

鸡窝的边上有两间小瓦房,一间是堆了木柴和工具的柴房,一间是额外的小厨房,小厨房靠东墙有一个砖砌的柴火灶,这是厨房的核心!北侧是烧火位,南侧是掌勺位,灶顶上的几溜瓦片换成了一块玻璃,相当于是可以采光的小天窗,天窗下有个排风扇。灶上大铁锅旁边嵌着一个小水盆,炒菜用水一伸勺就有,还是热的!真乃做饭人福音。坐在灶前的小板凳上烧火看火是小孩子最爱干的事。红红的炉膛,黑色的锅,青灰的瓦片,白色的墙。屋里热汤滚滚,屋外炊烟袅袅,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活呀!

假期里,和家人一起吃吃喝喝、遛弯打牌是生活的主旋律,闲暇之余只翻看了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思考中药》。

“好看”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好的文章如同窗户玻璃”,这本书上的文字就属于透明玻璃式的文风,唐略老师为我们打造了一扇毫无遮掩的“窗”,用平实朴素地讲述了自己对中药和方剂的理解。

在金部方药的石膏一节,老师逐字逐句地解读了《神农本草经》中关于石膏和麦冬两味药的原文。

一味中药,仅是药名就含有很多的信息。加上植株本身的特点、生长区域和环境、采收季节等等额外信息,可以推断这味药本身的特质。其中,性、味是最最本质的特征。

《神农本草经》中对每一味药的说明都有固定的格式,比如石膏和干地黄——

石膏。辛,微寒。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邪鬼,产乳,金疮。山谷。

干地黄。甘,寒。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地髓。川泽。

可以看到一些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 味 - 五味和四气。
  • 主,除、去 - 主治、病症。
  • 久服 - 如何如何好,大多出现在上药中,中下药出现得少。
  • 一名 - 别名
  • 生 - 生长环境

在唐略老师对石膏和麦冬的讲解示范中发现,一味药的主治功效都是从这味药自身的性味特点延展出去的。以石膏为例,可以看到其所主的都是辛寒之性味所对应的病症。

石膏主

  • 中风寒热:为恶寒,属正气郁遏之表证。石膏味辛可解表;为发热,石膏性寒可解热
  • 心下逆气:心下为胃,逆气为火泄犯胃,胃气不降反升。石膏味寒可降邪火,加上石膏质重有沉降之效可降胃气
  • 惊喘:为心火上浮之惊,为肺气上逆之喘。石膏可起味寒沉降之功效
  • 口干苦焦:本质是火引起的,火热伤津因而口干为火之本味,火过盛呈现的状态,石膏的寒降可解
  • 腹中坚痛:邪火生邪气,令腹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石膏以寒泻火
  • 除鬼邪:火旺生痰瘀,致妄知妄觉,石膏性寒降火、重镇驱邪
  • 产乳:因血虚生、环境闷、饮食厚重胃所致的乳汁雍滞,可用石膏清解
  • 金创:诸痛疮疡,皆属于火。生熟石膏在治疗金创方面有不同的作用。生石膏偏寒,长于清火、收敛,熟石膏偏涩,长于收口生肌。
  • 生山谷:石膏出产于山谷之中。

以上是病症背后的作用机理,因此从石膏的性味出发,就能延伸到各种病症,相信还会有一些适用的症状尚不曾在这些条款里提及。但在另一方面,即便出现以上某一症状,但如果根源不在“火”邪,也不可以用石膏

麦冬的解读也是相似的,但从麦冬的特质增加了归经的特征,另外产地对药物性质也会有影响。出产于西部的川麦冬和出产于东部的杭麦冬在用法特点上也有些许差异。

一味药讲完之后,跟着是相关的方剂。所以,关于“32# 中药、方剂,先学谁?”的问题,唐老师的答案是:两个一起学

中药味数很多,所以介绍中药的书总会选一个分类方法来组织这些药味。《神农本草经》按品格分上、中、下三品;《药性赋》根据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汪昂的《本草备要》按照来源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部;光明的《本草备要详解》和现在院校通用的《中药学》根据功效分类;而《思考中药》则根据五行来分类,每一行都有一类药物作为代表:木部的桑之属、火部的桂之属、金部的石膏之属、水部的地黄之属、土部的术之属,相当于在功效之上增加了一层概括。

中药是主线,伴随着中药的是方剂,全书所讲不限于方药,还有很多看似不经意延伸出来的内容,就像彩蛋一样散落在全书各处。

今天是赶集日,家附近的街道两旁摊位摆得满满当当,集市上也有彩蛋:南侧路旁有两个相邻的摊位,摆着新鲜的中药材。摊位上一种长满刺的棍子格外显眼,我以为上面的刺用来入药的,没想到老妈说每根棍子中间都有虫子,整出来给孩子吃很好。回来百度了一下,这个木棍叫云实,里面的虫子叫“斗米虫”,有消积的功效。摊主叫卖的还有凉茶。反正能出现在集市摊子上的,一定都是当地功效受到认可,有一定流行度的药材吧。

赶集日五天一次,今天是雨水,也是我们回来过的第五个赶集日。哎,早早就掰着手指头数过,等这个赶集日过完,好吃懒做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收拾行装,准备重返现实世界。

下期,惊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