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1# 人体小宇宙、椅子的空间、《人性的枷锁》

Hi,小伙伴们好,

沿着上一期提到的远古的饮食法则,顺藤摸瓜,发现了若干与肠道微生物有关的书,感觉似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从微生物的角度看,的确,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如何让自己的小宇宙保持活力,是值得了解和实践的。

另外两个话题是:画椅子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

一、人体小宇宙

“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

在中医的小宇宙里,有气机的升降沉浮:金木水火为四象,土气在四象之,也称为中气。中气如轴,四象为轮。轴运轮行。可见,土有多么重要。

在脏腑中,土气对应脾胃,负责运化。吃好拉好外加一个睡得好,是每个现代人最基本的奢望吧?

在我们生活的宇宙,土地承载了万物:小小的一粒种子,埋进土里就可能变成一棵有生命和能量的植株。接着,植物滋养着动物,再接着,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终将归于尘土。

我曾经以为泥土和脾土,仅是取象比类。不过,自从意识到了微生物的存在,才惊觉泥“土”和脾“土”在运作上的一致:
我们的大地,特别是在土壤中,蕴含的无数微生物,他们的存在让土壤充满生机,物质得以在生命体中无限循环,世界于是生生不息;
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在肠道中,驻扎着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和土壤里的微生物一样,他们也在不停工作,把我们身体里的各种边角废料转化为有效资源,供给身体。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独一无二的个体小宇宙——我们的身体是山川河流,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居民们是参与构建小宇宙的重要力量。

据说,按细胞个数论,我们身体中属于自身的细胞只占了10%,其余的90%是微生物。生物学家Alanna Collen以此为题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10% Human: How Your Body's Microbes Hold the Key to Health and Happiness》(《人类10%:身体中的微生物如何掌控你的健康和幸福》)

然而,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好居民,有的菌种如艰难梭菌,会产生毒素并破坏肠道上皮屏障,使肠道通透性增加(也被称为“肠漏”),长此以往,原本应当保持在肠道内的物质会从缺损处渗透到血液中,这会是小宇宙未来出现大麻烦的开端。

麻烦至少有两类,一类是渗透到血液中的不速之客令身体产生错误的自身免疫,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乳糜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参见《原始饮食》,Sarah);另一类是通过菌-肠-脑轴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的与大脑相关的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参见《晓肚知肠》,段云峰)。

关于肠漏症,还有一些其他的触发因素,比如食物中的麸质和酪蛋白、酒精,药物,精神压力,过度运动等等。总之,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理想状况下,我们的个体小宇宙应当如自然界一般,拥有多样且平衡的菌群:多样性可以保证小宇宙里存在各类能工巧匠帮助建设身体,平衡性可以保证居民们得以安居乐业,稳定驻扎。只是,跟地球一样,个体小宇宙的生态也受到多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药物、日常饮食、生活方式等。

我们当然有权利选择吃什么、做什么,但我们的选择对小宇宙的居民们来说,可能意味着繁盛亦或是凋落。也许偶然行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毕竟,一个生态系统是有弹性的,但不明智的选择如果形成一种习惯,那影响可就有些深远了。

在这些书里,作者(通常也是相关学科的医生或学者)们提供了一些有利于维持肠道屏障及建立平衡小宇宙的方法:

  • 多吃传统发酵食物、生食。(微生物++)
  • 尽量选择本地、当季、自然成熟的食物。(身土不二)
  • 食物品类尽可能丰富,不挑食。(喂养丰富微生物++)
  • 少吃精制食物,特别是精制糖,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饿死坏微生物,喂养好微生物)
  • 多与泥土打交道,如种花种菜、户外活动等。(微生物++)
  • 不过度清洁,实在要天天洗澡,就只用清水冲洗吧。(维护微生物环境)
  • 环境中避免使用除菌剂,比如衣物除菌剂等。(维护微生物环境)
  • 尽量避免含抗生素、农药、防腐剂的食物(太难!),慎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微生物损伤)
  • 戒酒。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放松心情。(调节身体环境)
  • 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爱护牙齿。(重要门户呀)
  • 无压力的间歇性禁食,甚至一天只吃两顿或一顿饭。(增加代谢灵活度;启动自噬作用;有利于某种修复肠道屏障的细菌生长)
  • 如果有过敏、疑似肠漏的情况,还可以尝试无麸质(小麦、大麦和黑麦制品)、无酪蛋白(含蛋白成分的乳制品)、避免高凝集素(豆类、谷类、茄科类等食物)的饮食方案,这些是目前大家认为的可能引起肠漏的危险因素。

知识:盲肠这个过去被认为是“多余”的器官,其实储存了大量的有益菌,其中一项功能就是肠道菌群“备份库”,就像位于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的种子库,在必要时提供重建肠道生态的可能性。

和对盲肠的认知过程一样,以上都是各位学者们根据目前的认知得出的应对策略,其中有的条目还存在矛盾或争议,随着大家认知的深入,甚至还会发生改变,仅供参考。

我想,基本原则是不要勉强自己,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别忘记小宇宙里陪伴我们的众居民,报持感恩的心,对自己的身体给予力所能及的照料就好。

忽地,学中医的念想又被点起来了,哎,我的愿望怎么这么多?!

其他未注明的参考来源:

二、椅子的空间(画画练习)

这是第4次的画画练习,也是第4个“跳过左脑,启动右脑”的小妙招。同时,这也是画画五项基本技能中的第二项:对“空间”的感知。

动画片里总有这样的情节:一只猫冲破一扇木门,门上留下个猫型大窟窿。这次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个窟窿,也就是除开物品以外的那部分空间。 要点是:将关注点从目标物体的身上移开,最好能想象这个物体不存在,转而去描绘物品给空间留下的边界。

在画画过程里,一旦不小心开始关注物品,右脑就出来瞎掺和了,比如↓
左图的椅子是不是有点扭头看向观众的意思?座位的比例好像也有点问题。

右图是第二次尝试,完全按照指导步骤进行,我觉着出来的效果比第一幅更接近实况,具体步骤如下:

1 构图:用透明板子框好你要画的椅子,并在椅子的所有线条或形状里选择一个不大不小的基本单位(它是我们开始画画的地方,同时也是后续所有线条的参照),描到有十字准线的透明板子上。
3(图中⅔顺序反了) 纸上打个底色,轻轻画上十字准线,再把基本单位复制到纸上
2 检查核对:用透明板子分别在实物上和画纸上对一下,确认纸上、实物、透明板子三者的信息一致。这一步是作者非常强调的,以免后续发生不幸。
4 观察椅子外周的轮廓和内部的孔洞(椅子和空间的所有边界),与基本单位比照,把所有的轮廓和孔洞都画在纸上,相当于打框架。 切记,一定要把孔洞画好,再画椅子的细节!(前面的歪头椅子就栽在这里,孔洞没有画完就陷入了椅子自身的细节,一观察上椅子,框架就画不准了) 5 暗处用铅笔加深,亮出用橡皮擦浅

作者提到,这个方法有两个关键妙用:一是通过关注空间(阴性)可以排除物体(阳性)因透视等视觉因素带来的变形;二是构图,借助基础单元,可以准确地估计画面上的位置比例。

这就是关于空间的练习,大概需要一个小时。下次的练习是让视觉产生“透视”。

参考来源:《五天学会绘画》,Betty

三、《人性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andage)》是毛姆以戏剧作家的身份功成名之后,摆脱戏剧创作的“枷锁”,按照自己的心意挥洒出来的一部带自传性质的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十岁失去双亲,膝下无子的伯父伯母把他抚养长大。伯父是一位牧师,夫妻二人在心中为侄子规划了一条上大学、当牧师的路径。菲利普有一只脚天生残疾,进了学校以后,跛脚的问题成了他最大的困扰,因不堪忍受校园生活,学业优异的他决心放弃,并跟家人争取到了去德国留学一年的机会。此后,又离家进行了如下的就业尝试:去伦敦做会计学徒(因着实不擅长而退出)、去巴黎学画画(因无一流画家的潜力而“勇敢”放弃)、回伦敦学医(中途因缺钱中断学医,过了两年靠打工续命的生活),一番波折下最终成为了一名执业医师。当然,这个过程还穿插着若干重要的情感经历。

作者毛姆本人与菲利普这个角色有一部分重叠,比如十岁失去双亲而寄宿于牧师叔父家、因口吃和身材矮小而倍受困扰、内向、有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以及德国留学、会计实习生、学医和行医的经历等。自幼失去双亲和因身体缺陷带来的苦痛,促使他们养成独处和向内探寻的习惯。

我想,毛姆是借菲利普之名表达自己对“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的思考吧?

毛姆完成这部小说的年龄是41岁,正好是我现在的年龄,我们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不同的是,在我还在疑惑的时候,他就已经找到自己的答案。在咱们秋分那期6# 关于人类与计算机世界的若干Xia想里,我也琢磨过自由意志的问题,菲利普/毛姆对此的解读是:拥有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幻觉,选择的权利和采取的行动实际上是命运早已写就的。“没必要对着打翻的牛奶哭泣,因为宇宙中所有的力量都一心要将他打翻。”(67)

有了这样的解读,后来的后来的某天,陷入人生低谷的菲利普忽然顿悟,交出了他的答卷儿——“人生没有意义” 。

“生命的河流从无有之泉涌出,又永不止息地流向无有之海。一个人只要意识到人生无意义,一切无足轻重,就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各式各样的纬线,把它织入人生漫长的经线,最终编织成自己的人生图案。”(106) “虽然他感到愤怒,但这种愤怒中包含着喜悦,因为生活既然没有意义,它也就没那么可怕了。他莫名地有了直面人生的力量。”(108) “他遭受的不幸不过是一块精美而装饰。他拼命告诉自己必须悦纳一切,无论是烦闷还是兴奋,快乐还是痛苦,因为所有这些都会使他的人生图案更加丰富”(112)

哐啷~ 最大的枷锁落地。

其实,在这之前,菲利普同学也没闲着,他一路都在忙着卸枷锁呢:

  • 在德国留学期间,挣脱了自幼因环境铸就的关于宗教信仰的枷锁
    “他可以走自己的路,不用再怀着对地狱之火的强烈恐惧。。。现在,他可以自由地呼吸这轻盈的空气。从此以后,他的所作所为只须对自己负责。自由!他已成了自己的主宰。。。事实上他接受基督教的美德,而且觉得单纯地践行这些美德,不去考虑日后的回报或惩罚是件很好的事。”(28)
  • 在与外人和伯父交战中,逐渐挣脱因跛脚而自卑的枷锁
    “菲利普到现在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任何人只要对他有气,第一反应就是拿他的跛脚说事儿。几乎没有人经得住这样的诱惑,这也决定了他对人性的认识”(50)
  • 在与作家克朗肖的谈话和大量阅读中,部分地挣脱了因社会法则而产生的法律、舆论及良心的枷锁。事实上更像是形成了一套新的自我准则,后续情节里可以看到,能激发情感的良心还妥妥地躺在他的胸腔里呢。
    “在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为准则之前,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临时准则:从心所欲,同时当心角落的警察。。。凡自由人之所为,没有错事。。。。既然对个人来说并没有所谓对错,那么在菲利普看来,良心就失去了它的威力。他大喊一声,一把将这个无赖从胸腔里就出来扔得老远。”(53)
  • 情感的枷锁是菲利普最无力挣脱的一枚,他对米尔德里德产生的莫名而强烈的情感让他屡屡失去理智,这也是后来让他陷入贫困窘境的直接原因。还好,情欲在遭受打击后产生的反弹,以及格列柯(El Greco)的作品(↓大伙儿看看,我实在没看出来)引发的启迪,总算解开了这枚枷锁。最终,他对米尔德里德的感情转化成了悲悯。
    “这世界不过是一个驿站,我们只是尘世的过客。”

    El Greco: View and map of the town Toledo “有那么一瞬间他想到了曾将他吞噬的爱情,比起现在内心汹涌的兴奋感,爱情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
    “他似乎意识到,一个人不需要把自己的生活交给偶然,因为人的意志是强大的;他似乎意识到,一个人不一定要臣服于激情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热烈与活力,自我克制的人生也可以;他似乎意识到,一个人不一定要开疆扩土,寻幽探秘,因为向内的生活也一样精彩纷呈,跌宕起伏。”(88)

其实还有许多其他枷锁,比如健康的枷锁、财富的枷锁、绅士的枷锁、甚至还有自由的枷锁。。。在诸多枷锁的围困下,菲利普跌跌撞撞,最后算是攥住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或者说,即将为自己套上婚姻的枷锁。

其他的角色,同样带着枷锁,不过枷锁类型和轻重程度未必一致,比如,让菲利普神魂颠倒的米尔德里德,面对的主要是情欲、物欲和虚荣的枷锁。

我发现,人作为一个生物,要生存就必然面临:吃喝拉撒睡的枷锁;要繁衍则有:情欲的枷锁;要追求安全和舒适:各式各样的枷锁将滚滚而来。

总而言之,人所(期望)拥有的任何事物、任何心念,都会化作枷锁。我现在正写着的这份半月一期的小文,是不是也算一个枷锁呢?

对了,这篇故事里还埋了一个有趣的小彩蛋:菲利普的一位朋友的朋友,是毛姆四年后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堪称暴力开锁的典范,也算是菲利普的启迪者之一吧。

小专栏

妈妈的小菜园~壬寅·大雪

嗯,除了葱被薅去了一些之外,实在没看出有什么变化。菜菜们仿佛被施展了恐龙特急克塞号的看家特效——时间停止。略。

做饭笔记~ 醪糟/甜白酒/酒酿

小时候有两样好东西,是走街串巷卖的。吆喝的内容和音调还能在脑海里原样复制,一个是男声版的“卖米-线——”,另一个就是女高音版本的“甜酒~ ~ ~”,疑似“个旧”口音,像唱歌一样。不知道他/她们现在可都安好。

过年回婆婆(奶奶)家,柜子里说不准会卧着一锅醪糟,只要打开柜门能闻到一股甜香,那就是了。婆婆是做醪糟的高手,每回做出来的醪糟都特别甜。

甜白酒和醪糟,离了家,就变成了酒酿。这些年,我也掌握了这项传统技艺,(只要不偷懒就)可以实现酒酿自由啦。

醪糟/甜白酒/酒酿,秘诀可戳->https://anzai.link/recipes/20221202R8/

这份甜酒酿恐怕没法送到你的嘴边,不过文字版“小酿”还是有的,下期话题滚滚而来:12# 金刚功、透视、《活出生命的意义》 ,2023/12/22 冬至时节奉上,
我们下期见:)

畅~
12/07
🌱 anzai.link